答:(蔡依橙)
個人頁面
如果您是經營個人頁面的話,就相信 Facebook 本身的演算法吧。以我的 Facebook 頁面來說,我什麼都會分享,包括學術、生活、時事。而 Facebook 會把您貼出的消息,給第一批人看,根據第一批人的按讚速度和特性,去擴散給第二批人。
所以事實上,會紅的主題就會紅,而且會自動的跑到需要這些消息的人那邊。以最近分享的內容來說,以下兩則都各自吸引了數百人按讚,一個吸引了對健身與減重有興趣的人,一個吸引了家有小孩忙升學的人。
成立社團
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主題,也可以主動成立社團。因為大家都喜歡篩選過的資訊,喜歡「談笑有鴻儒,往來無白丁」。您主動成立社團,又比別人都早,就很容易成為該主題的集散地。例如以下兩個優質範例,以及小弟的其中兩個社團。
- 進擊的黴菌:黴菌感染討論區 / 陳偉挺 醫師 設立
- 看臉書長知識之血液腫瘤 / 古凡宸 醫師 設立
- 新思惟之友 / 蔡依橙 醫師 設立
- 電子閱讀討論區 / 蔡依橙 醫師 設立
社團的好處,是可以加速對同樣主題者的集合,日後您有適合主題要公布,這就是一個很精準的社群。
粉絲專頁
如果您的發文量大,而且開始意識到,不同的主題吸引的人不同,就必須考慮用粉絲專頁來分靈,不同主題,還可以分成不同的粉絲專頁。
就像我的個人頁面發文量大到一個程度後,我發現常讀書跟少讀書的人,分得蠻開的,所以成立了「蔡依橙的閱讀筆記」,讓有興趣的人能知道我最近在讀些什麼。
接著又發現,有小孩的人跟沒小孩的人,對親子教養議題的興趣相差很大,尤其當我分享小孩部落格的作品時,對於一些與小孩頻率不合的網友吸引力很低,所以成立了「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」,專門轉貼這類資訊。
這是一個「蔡依橙閱讀台」跟「蔡依橙幼幼台」分開的概念。
買精準投放的廣告
說實在的,Facebook 的廣告投放再怎麼精準,還是輸給平時的社群經營。以上次《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》的內部統計來看,全班 36 個人。
- Facebook 廣告投放轉換 16 人
- 電子報訂閱轉換 2 人
這兩個數字還是有可能有重複的喔。就算我們認為「完全沒重複」好了,還有 18 個同學,我們完全不知道各位是怎麼看到消息來報名的。可能是新思惟之友社團張貼、可能是有朋友看到後私訊推坑朋友、可能是看到我在自己的 Facebook 轉貼。這些都是平日的社群經營所建構出來,無法追蹤的「精準投放」。
Facebook 的廣告,已經是廣告界很精準的了,很多細項可以選。但說實在話,跟長期經營社群來比,威力還是數量級的差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