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| 新思惟國際: 2025 WFU

2025年9月26日 星期五

網路個人品牌,該從什麼時候開始經營?


作者:至善醫坊中醫診所 沈冠霖 院長

 


正如劉育志醫師在課堂上所說:「最佳時機就是現在,是當你意識到個人品牌的價值,就是起步的最好時刻。」「在網路世界裡,沒有個人品牌,就等於不存在。」

課程中也舉了馬斯克與特斯拉的例子,現代人追蹤的是人、信任的也是人,而不是公司。我原本是因為認同經營網路個人品牌的重要性,才會報名課程。經過課程的解構,又讓我對於品牌經營的必要性有了更深體會。

【一天完成!】從零開始搭建專屬部落格的震撼體驗


作者:101微笑牙醫診所 陳正哲 執行長




真的嗎?電腦苦手,也能當天打造專屬網站?


這次參加的《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》,對我而言不僅是一場課程,更像是一場關於自我整理與重新認識的旅程。

當初看到課程文宣上寫著「只要最基本的文書能力,一天就能完成部落格」,我還半信半疑。但直到課程結束,才真正體會到這句話的份量。

原來個人品牌不是包裝,而是最有效率的溝通!


作者:喨粒晶牙醫診所 李昆縉 院長





在 2024 年的時候,我第一次注意到「新思惟」的個人品牌課程。當時的我,對於「個人品牌」這個詞完全沒有概念,甚至還抱著疑問:「醫師為什麼要做個人品牌?」

在我的想像裡,醫師的專業就是看診、治療病患,似乎和「品牌」這兩個字有點遙遠。也因為看見新思惟開辦這門課程,第一次萌生了想要深入了解的念頭。

可惜的是,當時課程一年只開一班,雖然我有意願報名,但最後仍因名額有限未能成行。那份「差一步」的遺憾,一直在我心中留下了一個小小的缺口。

時間來到 2025 年 9 月 20 日這一天,等待一年的我終於等到機會。當新思惟宣布再度開辦一年僅有一堂的「個人品牌課程」,我幾乎沒有絲毫猶豫,立刻完成報名。這一次,我不想再錯過。

AI 時代,眼科醫師如何讓專業不被埋沒?


作者: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眼科 黃晉德 醫師





這個數位化迅速發展的時代,個人品牌已不再只是名人的專利,而是每個人都應該積極經營的「數位名片」。

在網路時代,如何活出專業與價值?


作者: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精神醫學部 潘有法 醫師





在這個資訊快速流動的網路時代,「個人品牌」已不再是名人、企業家的專利,而是每一位專業工作者都必須經營的重要資產。參加《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》之後,我對於「如何在數位環境中建立影響力與專業形象」有了更清晰的認識,也獲得了可立即「執行」的方法。

2025年9月25日 星期四

2025 / 9 / 20(六)課程照片記錄






以前認為創建網路部落格很難,經過『互動實作』後,發現只要按照新思惟上課的步驟,一步步來,就會很快完成!

還記得第一次建立部落格時的手足無措嗎?

很多學員都是從「即使是電腦白癡,也僅用 30 分鐘就完成網站」的驚喜中,開始了個人品牌的旅程。從註冊、排版、選字型、配圖,一步步跟著講師與助教操作,不僅現場完成網站,還帶著成品回家,課程當天就能上線並累積文章!

甚至有學員第一次做部落格,就在當天獲得了「最佳網站設計大獎」,證明這堂課真的能讓沒有經驗的人,建立有質感又實用的品牌入口。

課程內容非常實用,馬上學、馬上用,對於醫療工作者跨入個人品牌的經營,是非常棒的課程。

在這個人人都有社群帳號的年代,你一定有過這樣的困惑:「我該從哪裡開始經營個人品牌?」「用 FB、IG,還是寫部落格?」

這堂課不只幫你選則適合自己的平台,還告訴你為什麼「部落格是內容的主體」,而社群只是推播的工具。從寫第一篇部落格文章開始,就理解如何針對目標族群打造內容,如何不踩法規地雷,如何讓 Google 搜尋找到你。

短短一天的課程,可以非常有效率地獲得架設網站的技巧。會卡關的地方,都已經有解方等著你來用,節省非常多摸索試誤的時間。

新思惟已經幫你踩過許多坑,讓你不用自己花好幾週在 YouTube 找教學影片、試著自己摸索平台,並整理成「一步步」的教學流程。

從零到完成網站,完全不用寫程式碼。

課堂中還會解釋常見錯誤的成因、提供解法,讓你不再花時間瞎碰亂試,而是把心力放在最重要的事,長期且穩定的輸出專業內容,建立民眾對你的信任。

謝謝老師們不厭其煩地手把手教學,在年過半百後,重新當一個學生的感覺真好。

許多來上課的學員,已是醫療院所負責人、專業人士、甚至退休後希望拓展第二人生的新階段工作者。

在這堂課,你不會感到被放生,也不需要跟別人比較進度。互動實作時間,講師與助教們都在現場,遇到問題,都可以隨時獲得協助,現場氣氛輕鬆又踏實。即使多年沒動電腦,還是能架出屬於你的個人網站。

更重要的是,當你持續經營一段時間,被 Google 認可後,輸入自己的名字,網站跳出的那一刻,你會知道,你的個人品牌的旅程,已經展開。


十年磨一劍,品牌之路更進一步。


我們知道,對於許多忙碌的專業人士來說,找到 CP 值最高的經營方式,是最困難的挑戰。這 10 年來,已經有太多學員成功利用最適合他們的網路經營策略,打造出獨特且有影響力的個人品牌。看著他們透過網路,活出更精彩的人生,我們也很開心。


在這個網路爆炸的時代,搶占先機,開啟您的專業品牌新篇章。期待在不久後的未來,有你們一起分享傑出榮耀

現在的網路使用者在乎視覺美感,優質的圖片和 banner 有助於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、個人的品牌形象。有許多部落格經營得不錯的校友,幾乎是參加過簡報課的同學。如果您有製圖方面的需求,也歡迎參考我們的兩種簡報工作坊。


個人品牌經營與生涯發展問題,不再怕無人能問!新思惟推出課後服務,幾乎每週一次的蔡校長 Office hour,提供校友線上諮詢。遇到公關危機嗎?經營遇到瓶頸嗎?想問問校長看法,都歡迎按時前來!


以下一起回顧,當天打造個人品牌的過程。


最新活動


開十年以上的課程,到底如何管理內容更新?






問:請問校長,你好幾個課程,公開開課都超過 10 年了,請問你是怎麼管理課程更新的?我的意思是,你會固定什麼時間就要更新內容嗎?還是根據時代調整?像是最近 AI 的改變就很快,過去也有 OA 期刊浪潮的出現,你都怎麼管理這些改變?

答:(蔡依橙)

的確,我們是經常在做大小改款的。最近則是多為持續的小改款。

主要的原因就如你說,世界一直在變,我們希望來到課堂上的初學者所聽到的,是「今天」「這個時候」一個初學者該聽到,而且聽到之後能起步的內容。


從 OA 浪潮到 AI 衝擊


OA 浪潮出現後,我們一直在持續評估其影響,早期看我部落格的朋友都知道。之後我也親自去擔任 OA 期刊的審閱者,感受一下幾家不同出版社的經營效率跟決策模式,這樣我們才有辦法跟同學說,究竟現在的學術狀況變成如何。

各醫院對期刊的策略,我們也通過校友的升等經驗跟持續回饋得知。

至於 AI 這波浪潮,也是一樣,一開始我們就是積極使用,而且嘗試挑戰一些學術上使用的可能性,才知道哪些功能依然是胡扯,哪些功能竟然已經變成比較可信。


以學習者為中心,並且持續進化。


我們會在每次開課前,看看課程的內容,覺得老舊的就拿掉,然後換上對初學者更有用的內容。

在遇到有意思的改變時,也是第一時間就去思考,該怎麼融入我們的課程中。

有必要的話,就整堂課換掉,如果換掉的堂數較多,就乾脆做全課程大改款。

這跟臨床工作一樣,我們吸收新知,有了新的想法,知道怎麼做會對患者最好,明天門診或明天的手術就能應用上,以前的患者回診時,也會逐漸用上新的治療。

在課程這邊,就是 Office Hour 作為聯繫,如果同學有來問學術或個人品牌或各種領域的問題,我們都會用現在的想法,用最新的回答方式,來回覆。

會這樣積極改款,而且每一梯次的新同學都覺得學到很多,其實就是因為我們是以「學習者」為中心在思考事情。


提供當下最有幫助的內容 


這件事情並不容易做到,但你實際來課堂都能感受到。

提供對「學習者」最有幫助的內容。我們就是根據這個在持續調整的。


最新活動



2025年9月22日 星期一

2025 / 9 / 20(六)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






謝謝全體同學給我們的分數回饋,全部分數皆高於 4.71 分,感謝大家的肯定!為了讓各位更理解,前來上課的伙伴們是怎樣的背景,以下是本次的學員組成:

  • 醫療領域:心臟外科、神經內科、腎臟內科、牙醫、中醫、眼科、精神科、心理師、中醫診所院長、牙醫診所執行長
  • 非醫療領域:生物機電工程助理教授

這次活動,與過往梯次相較,特別之處有:


感謝所有學員的課後匿名回饋,新思惟團隊將根據各位的意見,持續調整各項細節。謝謝大家的參與和回饋,讓我們與您有一起成長的機會!

現在的網路使用者在乎視覺美感,優質的圖片和 banner 有助於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、個人的品牌形象。有許多部落格經營得不錯的校友,幾乎是參加過簡報課的同學。如果您有製圖方面的需求,也歡迎參考我們的簡報工作坊。


個人品牌經營與生涯發展問題,不再怕無人能問!新思惟推出課後服務,幾乎每週一次的蔡校長 Office hour,提供校友線上諮詢。遇到公關危機嗎?經營遇到瓶頸嗎?想問問校長看法,都歡迎按時前來!


新思惟以「協助專業人士把職業生涯發展得更好」為目標,提供高品質教學與系統化學習,傳授學校和醫院沒教的知識及技能,協助你的人生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。歡迎前往近期課程列表看看,並訂閱電子報,遇到有需求的新課程開立時,第一時間收到通知!Office hour 時間也會在上面公布唷!



最新活動















最新活動



2025 / 9 / 20(六)最佳網站設計大獎:黃晉德醫師、沈冠霖醫師





在這個全民上網的年代,能夠使用的媒體與工具越來越多,但是專業人士工作外的時間是有限的,如何在這最有限的時間內,去產出一些屬於自己的內容,並且發揮最高的長尾效益?

最核心的,就是一個自己的網站,用這個作為起點,去分享自己的觀念、自己的資訊以及其他人能夠取得你專業服務的方式,是很重要的。

根據十多年成功校友的經驗,所歸納打造的個人網站架構與經營模式,讓所有忙碌的專業人士,即使沒有強大的程式或數位工具能力,也能完成,並且在一個中午就能擁有自己的網站雛形以及核心技能,是我們課程的特色。

看到同學們一一把自己的網站架起來,我們也非常開心,以下就所看到的一些內容繼續給予回饋,讓同學們之後在經營時,多一點經驗跟方向。


那些老師還想給予回饋的細節





這張版面做得不錯,稍微可惜的是,中間的那條線似乎有帶陰影,而且那個陰影跟線的長度差異非常大。在設計上,我們一般並不建議在文字或者是線條旁加上陰影,主要原因是,陰影會讓畫面產生「模糊感」。




這張處理得不錯,但文字離邊緣太近,使得視覺上有些壓迫感,其實右邊的卡通圖也離右邊、上面跟下面的邊界都太近。可能的話,或許會考慮內收一些。




如果貼文之後發現文字跑到欄位外面,這表示同學在複製的時候,有同時複製到版面格式的代碼。這部分請參考手冊中的說明介紹,儘量以「純文字文件」的模式來複製貼上會比較好。Mac 作業系統也可以做得到,網路上有蠻多相關的資訊,總之不要包括樣式代碼,就能減少這些奇怪的問題。




同學所選的照片相當帥氣,不過稍微可惜的是,在視覺上會覺得跟讀者或者是患者有點距離。我們在選擇橫幅上的照片時,除了好看之外,還要稍微考慮到究竟我這樣的照片是給人家怎樣的視覺印象。另外,人物本身與機器的距離略遠,在視覺上的整合度也是稍微少了一些。

這些視覺呈現的解讀比較細節,但是就先藉由上課回饋的機會提供給同學們,日後再設計新版橫幅的時候可以列入考量。我們也會在週四錄影的回饋中,進一步舉一些優秀校友的例子,並做視覺上的說明給各位參考。




貼圖之後,忘了把他選成「顯示成原始大小」,所以圖片偏小。




這張相當不錯,想要提出來的有兩個細節,首先是中間那條線帶有陰影,其設計風格跟文字本身並不相同,我個人比較喜歡像文字這樣,沒有特別做邊框和陰影的設計。平面化,邊緣清楚,感覺非常現代專業。

其次,同學選擇照片之後貼到畫面上,但左邊補不滿,所以使用了近似的灰色,但你仔細看的話,還是可以看到邊界的那條直線。因為現在 AI 工具很多,可以考慮直接描述需求,請 AI 幫你把左邊的牆壁延伸兩倍以上。




這張照片跟背景的處理非常好。想要進一步建議的是文字,文字使用了輕微的陰影,所以看起來會有一點模糊不太清楚的感覺。這種感覺不管在手機或是電腦上看都會使讀者產生輕微的違和感,想去擦一下手機,或擔心自己的螢幕是不是顯示有問題。因為我們是專業工作者,所以這些字體的清晰度,也暗示了我們的專業程度,我們總希望在感官跟印象上,做到一致。




這張是個很好的示範,文字本身的清晰度是非常足夠的,而且因為背景是深色,所以這些白色文字在視覺上,會有很穩定跟清楚的效果,這也是我們希望給人家的專業印象,尤其是作為一個外科醫師。這張圖片稍微可惜的是文字下方的線條,左邊重疊到手這個重要的視覺主體,線條可以考慮稍微退縮回來一點。

另外就是視覺的方向性問題。手的部分,開放區域朝右,呼應文字,沒有問題,但是人所站的方向,開放區域卻也是朝右,但因為圖片放在右邊,所以開放區域很快地就面臨橫幅的邊緣,這就是為什麼這個畫面的視覺引導會讓人稍微混淆的原因。這也是很進階的一些視覺細節,我們會在課後回饋的影片中,進一步使用實例講解的方式,讓大家更清楚這個概念。




圖片的選擇是相當不錯的,大量的病歷表示是耕耘很久的專業診所,稍微可惜的是,當初在拍攝的時候,人的中軸有點傾斜,可能是因為拍攝時姿勢是稍微有點往後靠。下一次再拍同樣的位置時,可以考慮站直站正,就更為完美了。




這張的設計也相當不錯,要進一步建議的是,在拍這張照片時,作者本人似乎比較嚴肅,如果能放鬆些,或許能增進親切感。但這也牽涉到每一個人對自我形象的期待,我們就做個建議,提供參考而已。畫面的中央也可以看到,圖片與灰色背景之間的邊界。最好的解法也是找 AI 工具,幫你把後面的牆壁補更寬一點。以現在來說的話,應該就是 Gemini 在這方面比較好取得且能幫上忙,但隨著時間推移,應該會有很多不同工具都能簡單做到。


最新活動


2025年9月19日 星期五

2024 / 9 / 20(六)報名額滿





非常感謝各位支持,2025 / 9 / 20(六)《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》,已報名額滿。

在這個網路時代,我們都需要學習網路的各種基礎建設和互動語言,方能避免自己在各種競爭中處於不利的態勢。這次的課程,濃縮了過去十多年的教學經驗,將會呈現給各位,最精華且實用的觀念與方法。

若您對我們的各種工作坊有興趣,歡迎訂閱我們的電子報,第一時間掌握最新訊息。


追蹤訂閱


2025年9月16日 星期二

面對 AI 工具百花齊放,ChatGPT 還值得花錢?





問:校長上次提到,AI 工具可以克服「英文」不好的問題,大幅降低進入學術研究的門檻。我想問的是,AI 工具變化好快,校長是怎麼看的,因為我實在沒有時間認識所有的工具,也沒辦法全部都付費,不正確的部份怎麼辦?


答:(蔡依橙)


目前 AI 工具的確快速發展中,但趨勢已經逐漸出來了。


趨勢與市占:現階段的格局


願意付費的人,六成以上都是付到 ChatGPT。所以現在的 AI 工具,就是 ChatGPT,以及「其他」。

這個「其他」裡面,目前最強勢的是 Google 家族,因為 Google 提供的服務跟掌握的資料,還有長期使用者多,是最有可能與 ChatGPT 一戰的。

我因為都訂閱過,作為實際付錢的消費者,你真的會覺得 ChatGPT 一直在進步,努力擴展應用範圍,並優化使用者體驗。

以前 ChatGPT 畫圖慢,後來吉卜力風格燒起來,大家才發現原來已經畫得這麼好了。過去我還訂閱 Midjourney 來畫圖,後來就沒繼續。

以前 ChatGPT 你給他 PDF 會亂講,所以大家都到 NotebookLM 去,但 GPT-5 出來之後,他鬼扯的機會顯著降低,我自己用了一陣子,你只要開新的對話,我還沒遇到你給他 A 論文他跟你聊 B 論文的狀況。所以,能在 ChatGPT 處理的話,我也就比較少去 NotebookLM 了。

這正是 ChatGPT 最厲害的關鍵,他理解消費者到底要什麼,願意在哪裡付錢,以及怎樣會想要續訂。


為什麼人們願意繼續付費?


消費者,不管是醫師、護理師、老師還是工程師,我們都先是個「人」,有生活要處理的事情,也有專業要處理的事情。

所以,如果有一個工具,生活上的應用能解決最多,然後專業上的應用,也許輸給其他專用 AI 一些,但持續有在進步,落後幅度也沒有太多,人們就傾向於用這個。

我在生活中,ChatGPT 幫我計算每天熱量、主要營養素、赤字,以配合我的減脂計畫。我每天會給他跑步的速度狀態,還會跟他討論我的跑鞋輪換。準備去跑半馬全馬,相關的補給策略也會跟他討論,也請他搜尋網路上其他人的經驗跟分享。光是這些部份,一個月 600 元左右的訂閱費,我就覺得很可以了。

然後學術上,我審好稿件後,用中文寫下一些筆記,請他幫我翻譯成英文,並整理成適當的 reviewer 意見格式,他處理得很好。你整理好之後,發現期刊要的是區分 major comments 跟 detailed comments,他也能幫你分好。寫好之後,要給 editor 的一句話總結,他歸納得很精確。

有自己的稿件要寫,一樣的,把我的想法用中文簡單寫關鍵,請他先寫成中文全文給我看,讓我思考是否有要補充的,或者有脈絡缺失的。確認完成後,再由他寫成全英文。這部分也處理得很棒。


那錯誤怎麼辦?這是最大的風險


好,最後要說的是,不正確的部份怎麼辦?

事實上,ChatGPT 真的會錯,越專業的越會錯,而且他不會發現自己有錯,而是鬼扯得頭頭是道。

這是因為,你不管去問誰,任何人都有可能錯,即使是專家,隨著訓練背景跟學術流派不同,同樣的事情也會有不同的看法。專家對於自己最熟悉領域以外的部份,也常線性外推,或者想當然爾的給你意見,這嚴格來說也很常是錯誤的。

這個問題跟假訊息一樣,其實是很難根除的,從 30% 錯誤,到 20% 錯誤,到 10% 錯誤,科技可以達到。但最後那 10% 的聖杯,則非常困難。這是因為人類本身的認知,就常包括了錯假訊息,而且我們不自知。AI 既然是模擬人類的文字輸出,自然也會有一樣的問題。


好用不是巧合!ChatGPT 的互動設計藏了巧思


我們是不是有時候在網路上看到一些影片,認為很重要,傳給家人,才被指正說,那是 AI 做的,不是真的。

我們那麼容易以為自己懂,看到很重要的東西要跟人分享。但完全不知道已經被騙。這種狀態,就很像 ChatGPT 在鬼扯。只是我們的家人都很好,他們不會說我們鬼扯,而是說我們可能被 AI 影片騙了。

偏偏,在 ChatGPT 這種工具開發的時候,如果他對於自己信心度不高的東西,就回應「這個我不知道耶」「這個我不確定」,會給使用者一種很弱、不好用的感覺。所以,他傾向於自信的回覆、也傾向於說得很有道理,甚至提供情感支持。

這不是跟職場或人生一樣嗎?我們都期待那種很有自信、言語能力好,又照顧人的長官。(即使他的決定或建議也是常有錯)遇到問了卻沒有答案的人,又不會給予鼓勵安慰的,總覺得浪費自己時間,下次不要問他好了。

ChatGPT 很早就看穿這點,當 Gemini 努力的「知之為知之、不知為不知」,樂於指正你,被批評又不改口的時候,ChatGPT 一直是討人喜歡且讓人願意繼續訂閱的那個。


課程中的 AI 應用與教學更新


這些 AI 經驗跟知識,我們都持續融入課程中,協助各位變得更厲害,能更快完成重要的事。最近的網路個人品牌,以及統合分析課程,都針對 AI 應用做了更新!

大 AI 時代,我們一起變強!Office Hour 也歡迎來問來交流!


最新活動



2025年9月10日 星期三

大學教授該怎麼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?





答:(蔡依橙)

這個問題可以「以終為始」來回答。也就是,你希望成為怎樣的人?


網路履歷與可信度


如果你希望成為你所在學術領域的名人,那麼你的網站,就需要有清楚的履歷,像是 publication list 並有完整論文頁面連結,或者所做過的重要計畫,並提供連結。因為這個時代,單憑文字容易被質疑,而有連結可供驗證,可信度會大幅提升。

對於學術領域來說,不管是挖角、邀請演講、特殊計畫資源邀請,都需要評估,而如果 Google 就能找到你的網頁,並有完整資歷介紹,適合你的機會就會持續出現。

一個在網路上整理好的履歷頁面是很重要的,因為優質的機會出現時,人家也不想太早打草驚蛇到處去要履歷 PDF,如果對方評估時,如果能安靜地自行瀏覽你的公開資歷,更容易精準配對合適的機會。


建立生活多元連結


或者,你在學術領域已經覺得可以了,想要增加人生的多元廣度,那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去做,讓志同道合的人看見。假設你對音響有興趣,那就可以持續耕耘書寫自己對音響硬體跟音樂欣賞的看法。假設你對氣槍射擊有興趣,或者對廣泛閱讀有興趣,都可以做相對應的耕耘。

像我自己的部落格,除了學術教學之外,閱讀與小孩教養的文章過去也寫了不少,也因此產生了很多跟出版社的連結,有機會閱讀到各種好書,甚至開始考慮寫書。


建立團隊品牌


又或者,你是希望未來收學生能更順利,打造自己的實驗室團隊。那麼分享一些實驗室管理、學生的成績、這幾年團隊的經驗,就是很不錯的。寫這些不是自吹自擂,而是盡量要帶給讀者一些價值。

例如我自己的孩子在寫得獎記錄時,他們會著重在自己經過哪些困難跟挫折,以及如何克服,最終才帶到獎項跟自己開心的情緒等。

先想好自己想吸引怎樣的讀者,想給人怎樣的形象,想要過怎樣的人生,再回頭思考自己該怎麼經營,答案就會很清楚了!


找到你的定位



2025年9月3日 星期三

我英文不好,讀論文有問題,寫更是困難,ChatGPT 怎麼幫?

 



問:我英文不夠好,要寫英文論文投稿國際期刊,壓力超大,ChatGPT 可以怎麼幫助我?還是我該先去背單字?

答:(蔡依橙)

這個時代,英文不好不再是「硬障礙」,有太多相關的工具可以協助你。

2025年8月13日 星期三

ChatGPT 的實用應用方式







作者:蔡依橙

現在 ChatGPT 已經成為我的工作主力,在整理研究資料時,我們常使用 Word 或 Excel。但忽然想要做一個功能,你知道 Word / Excel 高手一定會,但自己不知道怎麼做,該怎麼辦呢?

2025年7月16日 星期三

我的日常 ChatGPT 使用分享






作者:蔡依橙

ChatGPT 是文筆最好,而且回話最具支持性的,也就是有些人說的「諂媚」。但也因為他這種順著使用者的說話語氣,在各種 AI 工具中,會讓人最想找他做一些疑難雜症看看。

實務上我最常跟他腦力激盪。像是如果我要寫一篇中文介紹文章,有想法,但還不確定怎麼構成。我會寫下幾個我預計提到的重點,請他幫我增添細節與實證資訊,寫成目標字數。


在使用 AI 前,自己要先懂得辨識真偽。


不過,他寫的東西還是很有 AI 味,我一般會讓他寫到約六成的完成度,就接手自己修改重寫,加上自己的風格,直到完成。

對我來說,從想法到六成完成度的文章,他處理得很好。但如果你繼續叫他寫到完稿的話,中文好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個有點 AI。

來聊聊我第二個訂閱的 AI 服務:Google Gemini








作者:蔡依橙

之所以訂閱 Google Gemini 是幾個原因促成的。


市佔第二,有富爸爸加持。


我本來就有訂閱 Google One 空間分享給全家人用,每個月多加 300 元就能有 Gemini,增加的費用並不多。

而且因為是家庭共享,所以孩子們也能一起使用,他們都能用自己的 Gmail 登入,保留隱私,問自己想問的問題。

Google Gemini 為了打市場,目前 Deep Research 功能,是基礎訂閱戶就能用的。加上這是目前世界上市佔率第二,僅次於 ChatGPT 的 AI 服務,又有富爸爸 Google 生態系加持,我也想看看可以整合到什麼情況。

2025年7月2日 星期三

2025 / 9 / 20(六)活動內容


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

Personal branding @ internet era workshop


【時間】2025 年 9 月 20 日(六)9:00a - 4:40p
【地點】集思台中新烏日會議中心 台中高鐵站旁
【講師】劉育志、蔡依橙
【主辦單位】新思惟國際(InnovaRad)




【首次來到台中,今年僅此一班,報名倒數!】

AI 時代,專業人士如何突圍?打造個人品牌的關鍵一步!

你有沒有發現——現在的網路內容,看起來越來越「像是 AI 寫的」?

每個人都能產出大量文字,但真正讓人停下來看的聲音卻越來越稀有。AI 工具帶來產能爆發,也讓我們進入一個「只靠努力還不夠」的時代。你說的話,有沒有人記得?你的專業,有沒有被看見?

在這場 AI 帶來的網路軍備競賽中,真正能突圍的,是那些懂得結合工具、建立自己網路基地的人。這就是《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》的初衷:用最有效的方式,協助專業人士打造專屬於自己的聲音與存在感。

現在,你的客戶、病人、學生、雇主、合作對象,在見到你之前,都會先 Google 你。

他們看到的是你想讓他們看到的嗎?還是什麼都沒有?什麼都不像你?

這堂課,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設計。針對忙碌、非網路科班出身的專業人士,我們提供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。

  • 不需學程式
  • 不必追流量
  • 不用當網紅
  • 當天就能上線

你將親手打造一個:

🔹 被搜尋得到的個人品牌網站
🔹 可以累積內容與信任的部落格
🔹 能轉換讀者為行動者的專業平台

從此,不再只是默默耕耘,而是被更多人看見、信任、主動找上門。

2025 / 9 / 20(六)工作坊 課程記錄








2025 / 9 / 20(六)活動內容
2025 / 9 / 20(六)課程講者
2024 / 9 / 20(六)報名額滿
2024 / 9 / 20(六)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
2024 / 9 / 20(六)課程照片記錄
2024 / 9 / 20(六)最佳網站設計大獎








最新活動



課程講者(2025 - )






課程團隊,都是「趴在上頭跟著趨勢走」的人,天天分析後台數據,協助最多專業人士打開網路能見度的教學專家,過去已有眾多成功案例,遍佈各行各業,跟你分享,讓你輕鬆打造「專屬的個人品牌」。

也因為你有籌碼在身,更不容易受到資方或主管單方向的不合理欺壓,擁有知名度與更多潛在工作機會,真正做一個自由時代的自由人!


講者簡介





劉育志:知名醫療媒體「照護線上」創辦人,經營「外科失樂園」網站,多本暢銷書作家。

蔡依橙:「新思惟國際」創辦人,現以「閱讀筆記」與「小孩教養」活躍的網路名人。


課程內容

課程設計:AI 時代的網路個人品牌經營






你有沒有發現,最近網路上的內容越來越「像是 AI 寫的」?

這幾年,AI 成為壓倒性的時代浪潮。不管是 ChatGPT、Notion AI,還是無數新工具,大家都在談 AI、試 AI、用 AI。它確實讓許多人的生產力提高了好幾倍,但也讓網路充斥大量看似正確、實則空洞的文字。

當每個人都能快速寫出一篇「還行」的文章,真正讓人想停下來閱讀的聲音,反而變得更稀缺了。

所以,我們該怎麼辦?


AI 時代,是場更重視價值的篩選賽。


比的,不再是誰的產能高、誰寫得多,因為這在 AI 時代非常容易。而是比誰能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裡,仍然持續、誠實地輸出有價值的內容,並且被看見、被記得、被信任。

現在,幾乎每個人都能使用 AI 工具「做出些什麼」,但做出來的東西差異極大。

有人用 AI 做出來的內容,讀起來像網路廢文的拼貼,沒有靈魂、沒有觀點,浮泛而空洞。

但也有人,用 AI 讓自己的創作效率暴增:一個想法可以在幾分鐘內寫出初稿,甚至整理成一系列主題,搭配圖像,在極短時間內就能形成一個完整的「輸出體系」。你只需要更清楚地知道你是誰、想對誰說話、想讓別人記住你什麼,AI 就能協助你把這件事做得更快、更好、更有質感。

這就是關鍵:AI 不會讓你變得有價值,它只是放大你原本的價值。

對專業人士來說,我們要的不是短暫的曝光,而是能穿越演算法與平台規則的長期記憶。

這也是我們的課程要傳遞給各位的。一起來學!


如何讓 AI 變成大幫手








現在就報名



AI + 網路:資源飽和時代的新進者武器






技術好,更要讓人知道!


關於個人品牌的經營方式,總有人說:「你有實力就好,何必搞那些網路形象?」

我們就以外科醫師為例。有些長輩會說:年輕醫師別想太多,專心把手術做好,病人自然會介紹病人,口碑會傳出去,名聲會慢慢打響。

這在醫療資源稀缺、網路還不發達的年代,的確成立。只要技術夠好、病人滿意,聲音自然會傳出去。

但現在呢?

打開 Google,一查關鍵字,全是主任、資深醫師的名字;即使你手術品質一樣好,卻怎麼樣也找不到你。更別說現在病人也會問 AI,「這個手術該找誰」「哪位醫師比較推薦」,AI 回答的依據是什麼?就是網路上的資料密度與可信度。

如果你沒出現在網路上,就不會出現在搜尋結果,更不會出現在 AI 的答案裡。

所以現在的問題不是「要不要做網路」,而是:你要不要被看見?要不要被搜尋到?要不要成為 AI 會推薦的專業聲音?


新進者的突圍方式


歷史上,新進者總是靠新工具與新機會打開局面。當醫院總院的職位飽和,去分院開疆闢土就是很好的歷練;當英國與倫敦太過擁擠,就有人橫渡大西洋找機會,變成後來的美國人。

現在則是:當資訊平台上老前輩的聲量早已穩固,年輕人唯一的突圍方式,是靠網路與 AI 工具建立新的影響力。

這不只關乎流量,更關乎未來是否有「你」的名字。

因為現在的網路內容,不只是給人看,更是訓練 AI 的養分;你寫的每一篇文章、錄的每一支影片,都有可能進入搜尋引擎的資料庫、變成 AI 認識世界的依據。你現在願不願意耕耘網路,會直接決定五年後你是否還存在大眾視野裡。

與其說這是一場行銷競賽,不如說:這是一場存在感的爭奪戰。

而 AI + 網路,就是新進專業者手上最重要的槓桿。

你不是要變成網紅,只是要讓真正認同你專業的人,有機會在對的時候找到你、理解你、選擇你。

這不只是趨勢,而是基本功。現在開始不算早,但還來得及。


我也想專業突圍








現在就報名



平台選擇:AI 時代的個人品牌經營建議






換平台換到累?你需要長期可控的基地。


這十年來,網路平台一直變,有些當紅幾年就消失,有些則改到你幾乎認不出來。對於想長期經營專業的人來說,頻繁搬家調整不但累,還容易失去原本累積的成果。

我們不是在玩平台,而是希望建立能累積信任的空間。


Facebook + Blogger,最佳組合。


Facebook 至今仍是主流社群平台之一,互動活躍、擴散力強、認識新讀者快。

Blogger 則是你能完全掌控的個人基地,沒有演算法限制,文章不會被洗掉,也容易被搜尋引擎收錄,甚至未來可能成為 AI 回答世界問題的資料來源。

這兩個平台都有建立信任的能力,但 Blogger 多了一個特別重要的功能:轉換。

如果你希望讀者不只看看,而是進一步預約門診、報名課程、購買服務,Blogger 是最適合承接這些行動的「最後一哩」網站。


雙平台策略,還能幫你避開風險。


社群平台的不確定性越來越高,不只觸及不穩,有時還會因為誤判、檢舉或政策改變被停權。如果把所有內容都放在單一平台,一旦出事,等於歸零。

Facebook 和 Blogger 的搭配,正好形成互補:一個提供即時互動與流量入口,一個穩穩累積內容、承接信任與轉換。這樣的策略,不僅抗波動且避險,也讓你能從容經營,不再被平台牽著走。


工具百百種,但你需要能留下成果的平台。


全職網紅可以到處試平台、拼話題,但對以專業為核心的人來說,內容的每一步都必須慎重。

我們不是追求爆紅,而是打造值得信任、可長期發展的聲音。

課程將聚焦在高效率圖文內容策略,讓你用有限時間,打造可被搜尋、可累積、可轉換的個人品牌。


我也想去學








現在就報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