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| 新思惟國際: AI 時代,眼科醫師如何讓專業不被埋沒? WFU

2025年9月26日 星期五

AI 時代,眼科醫師如何讓專業不被埋沒?


作者: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眼科 黃晉德 醫師





這個數位化迅速發展的時代,個人品牌已不再只是名人的專利,而是每個人都應該積極經營的「數位名片」。


照片與文字,竟讓我重新審視自己。


在課程開始之前,講師要求我們準備照片、文章與履歷,並要能適合放在個人網站。這看似簡單的整理,經過一天的課程,搭配講師的說明,竟讓我有許多反思。

「照片」,往往就是第一印象。透過講師在課堂上的講解也發現到,與其挑選華麗或複雜背景,不如展現專業與真誠。品牌的核心不是完美的包裝,而是能傳達真實且一致的專業風格。

個人履歷與專業文章的呈現,也是大學問。過去我多專注於研究與發表,一一拿出來都很專業,但要轉化為「網路讀者能理解並感興趣」的內容,就必須調整語言與結構。這呼應了課程中的重點:在 AI 普及的時代,寫作不只是輸出,更是「溝通」與「影響」的工具。


文章不只是文字,它能改變讀者的行動!


在課堂上,講師透過案例與實作,強調了部落格與個人網站的價值。尤其當我們看到一篇篇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迴響的文章時,我才真正理解到「一篇文章的力量」。

文章不只是單純的文字堆砌,而是一種能引起共鳴、建立信任,甚至影響讀者行動的媒介。


AI 時代下的寫作觀


隨著 AI 工具普及,我們可以用它來進行初稿生成、結構整理,甚至圖片輔助。但真正的價值仍在於「個人的獨特觀點與故事」。

AI 再強大,也無法取代一個人的真實經歷與思考。這提醒我:專業價值不只在知識,而在於如何透過故事化、人性化的表達,讓專業更容易被接受。


互動實作的體驗


這堂課的一大特色是「互動實作」。我們帶著筆電與滑鼠,跟著講義內容,一步步完成自己的網頁。從挑選橫幅圖片、設計版面,到將履歷與文章上傳,都是「想法落實」的過程。

當我成功完成並上線自己的部落格時,那種成就感非常實在。這個部落格雖然目前還在起步階段,但它象徵著我個人品牌在數位世界的起點。未來,我可以持續透過文章、圖片與經驗分享,逐步累積讀者群體,建立屬於自己的專業影響力。


把專業變故事,才是品牌致勝關鍵!


課程中反覆強調的一個概念是:個人品牌是一種長期投資。它不是一夕之間就能完成的,而是需要持續耕耘與累積。這讓我想到自己在醫療與學術領域的經歷。無論是臨床服務、研究發表,還是指導學生,這些過程本身就是品牌的一部分。

然而,在過去,我習慣把這些成果放在論文或專業場合中,很少考慮如何透過網路進一步傳播。這堂課讓我意識到,但若能將專業知識轉化為淺顯、故事性的文章,不僅能幫助更多人理解,也能累積更廣泛的社會影響力。

例如,在課堂中,練習寫眼科文章時,我嘗試將專業名詞轉化為生活化比喻。文章讀起來更親切、輕鬆,也更容易與讀者連結。這正是品牌的關鍵:在專業與親和力之間找到平衡。


從線下到線上,專業互動與網路平台的互補。


個人品牌不僅存在於網路,更需回到真實生活。

例如,當我在醫院或大學進行專業服務與授課時,這些現實中的互動,正是品牌的基礎。而透過部落格與網路平台,我能將這些專業與經驗延伸出去,觸及到更多原本無法接觸的受眾。如此一來,線上與線下便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:線下的專業累積提升了線上的可信度,而線上的影響力又反過來強化了線下的價值。


未來的展望與行動計畫


這次的課程,不僅讓我完成了一個部落格的初步架構,更重要的是建立了「持續經營」的動力與方向。接下來,我規劃了幾個行動步驟:

  1. 持續更新:每月至少一篇文章,涵蓋專業、案例與觀點。
  2. 圖文並茂:結合圖片與設計技巧,提升文章吸引力。
  3. 跨平台分享:將文章同步至 LINE 官方帳號與其他平台。
  4. 互動回饋:鼓勵留言與提問,建立雙向交流。
  5. 長期定位:逐步形塑「眼科專業 × 教育 × 生活分享」的品牌印象。


從專業者到影響者的轉折


整體而言,《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》對我而言,不僅是一堂課,更像是一個轉捩點。它讓我從「專業者」的角色,逐步轉化為「分享者」、「影響者」。

透過這堂課,我學會了如何在 AI 與數位媒體盛行的時代,找到自己獨特的聲音,並將之化為可持續經營的品牌。

最重要的是,我感受到「品牌」不再是一種外在的包裝,而是內外一致的展現:專業的累積、真誠的表達,以及長期的堅持。未來,我將持續耕耘這片屬於自己的數位園地,讓個人品牌成為專業與社會影響力的橋樑。


最新活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