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遊藝小園工作室 邱寶慧 藝術治療師
經營藝術治療工作室已三年,從原先的心理治療所轉型至個人工作室,個案量穩定,重心一直放在臨床的工作上。臨床的工作時間一周達 50 小時,因此其他工作便交由助理或採取蜻蜓點水、有空才做的策略(其實……就是沒有策略)。
從沒有,有了新的開始。
工作室的個案來源有八成多來自於推薦、介紹或轉介,一成左右是經由個人著作、雜誌、電視、廣播等其他媒體,其餘才是與臉書粉絲頁、對外的演講或工作坊有關。因此這三年來並無特別用心在經營「網路個人品牌」。
但並不是沒有經營個人品牌的需要,其間有二本分別由天下與圓神方智出版的書籍、也有演講或與媒體網站合作的邀約,當我全心在臨床工作時,這些需要有個人品牌支持才能夠開花散葉的工作,便有一搭沒一搭地做,然後不懂或覺得不安的,往往就直接回絕了。
就經營層面來說,我很滿足於現況,大抵上是基於一個想法,「我是做藝術治療的,就把藝術治療做好就好了」。但,如果我想多做點什麼呢?如果我想將工作的觸角延伸至臨床工作到不了的偏鄉呢?如果我想運用網站或網路的方式推廣藝術治療呢?如果我想開始一個全台兒童或青少年藝術發聲的活動呢?還沒有其他資源介入的情況下,我能種下第一個種子嗎?
回過來一開始的想法,我是做藝術治療的,那其他的事我並不會,怎麼辦?熱心的朋友們會問說,要不要找公司幫妳規劃?我當然很樂意也覺得省事,但捫心自問,如果連撒下種子的時間都沒有,怎麼可能在平時的臨床工作外,還有餘力付出時間與精神,去做這些我下一階段才想要開始做的事?這個想法還在醞釀著,但隨著我九月接觸新思惟的課程後,開始化想法為行動。
剛好、恰好,讓學習動起來!
新思惟與坊間課程較偏重技巧面不同,蔡校長著重於精神上的醍醐灌頂,之前《演講技巧與溝通工作坊》的主講者斯棓醫師著眼於現場演繹的真才實學,這對於一個喜歡用幻想泡泡來解決問題的我來說,「剛剛好!」
保留個人特色,卻開啟更多觀點,也把每個我有待加強的部份透過回饋分享使之一一顯現,我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,也深受蔡校長與楊醫師在課程之後的「餘威」影響。於是,思考跨入下一年度的計劃之前,我需要用到的知識與經驗,是一門如何透過網路發揮影響力的課,而新思惟《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》就在此時翩然駕到,年底時分的這堂課來得「恰恰好」。
持續做、一直做,做到最好!
我在課前問了一個問題:「對於品牌經營與網路行銷該如何突破?」
小志志的醫師回答:「大環境的風向與浪潮我們難以預測也無法操控。經營個人品牌的過程,很像是在打磨機翼,只要做好準備,當風起的時候,就能乘勢高飛。尤其在網路時代,風勢多變,經常來得又猛又急。當乘著一陣又一陣的風越飛越高,就能被更多人看見,也會遇上許多意想不到的機會。」
這個回答,令我感動之餘,也心有戚戚焉。
常常有人問我為何選擇了一個特殊又小眾的科系與工作?但這個問題我從未思考過。因為當 19 歲決定當藝術治療師,我便想著 23 歲大學修讀完相關學科做好準備,畢業後以兩年的時間,加強實務工作經驗,25 歲便到發源地英國繼續學習與取得證照。計畫在 32 歲,如果在醫療機構有一定的個案量後,便成立自己的藝術治療中心。
當我現在 35 歲回頭看,一切都與我還是個大女孩時發想的念頭一模一樣。但當時的網路不發達、當時我沒想過出書、當時我沒想過我還要更多的夢想要完成……當因緣際會完成了一些非計畫中的事,成果不盡如人意,也只是剛好。
我以前照著「學以致用」便能完成目標,現在卻要「用以致學」才能跟上自己下一個階段的願景。
務實面與精神面,一次清楚闡述。
而這堂課上完了,校長依然給予我強大心流,能夠幫助我反省做對以及做錯的事!小志志老師課前給我精神層面的答案,但課中說的句句是操作層面的經典與重點!不只將如何把握有限的時間發揮最大價值闡述地極清楚,更不忘提醒危機與誘惑要懂得避開,而經營之道無他,興趣與初衷是源遠流長的根本。
這是實務課因此壓力很大,但每一位認真又經驗豐富的助教講師群都竭盡所能地來幫助我們。最棒的是,每次上課都可以認識好同學、好夥伴與各界強者與達人,真是太值得了!
工作室距離新思惟上課地點只是短短的五分鐘,身為上課交通最方便的學生,我覺得自己好幸福哦。希望大家以後下課可以來我家小園坐坐、泡茶、喝一杯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