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台北榮總 骨科 陳彥志 醫師
自己的夢想,已被其他人實現。
很久以前,我的夢想是把骨科跟健身結合,藉由衛教,讓民眾認識運動傷害及相關的預防知識。但我一直給自己找藉口,想說拿到專科醫師執照再開始經營人脈和人氣就好。
直到有一天,我看到史考特醫師(一分鐘健身教室作者)實踐了我的夢想。我還記得那天,我還幫自己找藉口:「寫的這麼好、又這麼有條理,應該是主治醫師了吧?住院醫師應該沒有這種時間。」
不到半天就被學弟狠狠打臉:「學長,他是我大學同學啊!」直到那一刻我才大夢初醒,原來自己在起跑點上就已經輸了 XD
振作、卻又立刻卡關
從那時候起,我便認真規劃自己想做的事,很快的就碰到第一個難題「到底部落格該怎麼架設?」經由部落客好友 Jackfir 推薦、及老婆一邊唱著生日快樂歌,一邊遞過信用卡贊助,我開始接觸新思惟。
相對於月初的《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》,這堂課氣氛顯得輕鬆熱絡許多。很多來自不同領域的人,很熱情的四處交流。而且講師、助教還有其他兩位學員,都剛好是熟識的學長姐或學弟,簡直就是同學會,下課時間聊天聊到裝咖啡的時間都不夠。
好險有新思惟的醍醐灌頂
一開始的演講,劉育志老師分享了過來的心路歷程。沒有人一開始就決定要跳出原本的職業,去當個部落客或作家。但一路走來,如何變成現在的專職作家。老師分享了這三句話:「持續調整定位」、「繼續創造市場」、「進化,來自每一次的轉彎」。
這有如醍醐灌頂,更加確定了「這就是我需要的」。這個時代,有人說網路泡沫化,因為網路上的訊息量數以千載,轉瞬即逝。可能今天你是網路紅人,下一秒你就默默無名,甚至身敗名裂,就像泡沫一樣絢爛而短暫。
而我們要怎麼在快速破滅的泡沫中存活下來?除了給自己明確的定義,更要讓人們清楚我們對自己的定位。或許我們不是說話最誇大、渲染的那個,不是最容易被記住的那一個。但卻是一直持續實踐自己,直到每一個人知道「這就是你」。
這是我對「個人品牌」的定義。
有深度才有團隊
接下來,蔡依橙校長說到了專業深度。曾經我也想過這個問題,也有一些錯誤的迷思。想去學運動生理、復健、防護等,甚至想考個健身教練(真的是想想,因為根本沒有時間)。
但是蔡校長一篇文章點醒了我:「先做到一針頂破天,再求跨領域。」這跟今天校長講的專業深度互相輝映。先想想本業是什麼?再來想想自己的興趣如何跟本業結合創造出新的火花。有足夠的專業,創造出足夠的深度,才能吸引到足夠的人才來結合成團隊。
莫忘初衷,勿忘本心
其他的部分就是網誌的排版以及網路裡該注意的細節事項,技術面的知識以及應用。這部分雖然不及簡報課的驚艷(PowerPoint 能做到的功能實在太令人吃驚了!)但在老師們把這些觀念穿插在詼諧的小故事裡,也可以讓人慢慢品味。一個白天,就這樣迅速的過去了。學到了技能,接下來就是努力地實踐在自己的生活上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