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| 新思惟國際: 個人品牌勝過雜誌品牌,是可能的。 WFU

2015年7月6日 星期一

個人品牌勝過雜誌品牌,是可能的。


作者:林口長庚 家醫科 林彥安 醫師




在這堂課之前,其實我也是 Blog 的長期重度使用者,大學期間從 MSN 開始,到使用 8 年之久的 Xuite,其中玩得多勤呢?

很多人問過我的興趣是什麼,除了模型創作之外(這個就已經很難開口了),我更少提到,卻使用極為頻繁,幾乎是每天在做的,其實就是寫部落格。是的,寫部落格早就是我長期有所經營的興趣。


一堂課翻轉了我八年來的看法


除了作品發表和相關評論之外,其實就是當作日記本般記事,抒發個人心情的文章也很多。時間就這樣過了 8 年,也常與一些追蹤的網友們交流,並不覺得有什麼需要改變的地方。但是這堂課翻轉了我的看法,如果要以「經營個人品牌」為目的,寫部落格時就「必須」要做一些事情,和「不能」做一些事情。

所以,重新定義寫部落格的目的,就成為了是再出發的第一步。從「日記式」的用途,轉變成「經營個人品牌」的用途。爲了這個目的,我決定捨棄長年使用的 Xuite,因為 Blogger 帶來的視覺效果和清晰文字實在無可比擬。不過,Blogger 給我一種相當正式正經的感覺,和經營「隨意窩 Xuite」時覺得可以隨便寫的隨性感不同,取而代之的是眾目睽睽,下筆不得不慎的壓力。


我可以說是特別不合群且孤僻的一個





日前參加《尋找天賦與熱情的系統化做法》講座中有提到,與外界的互動,要積極展示自己的作品和與自己的同類人交流。創作與展示作品這方面,我在過去是做得比較多的。但是沒有對社交的愛好,就算是在同樣的比賽會場上,我幾乎沒有認識其他同好,也不曾打入他們的圈子。

雖然我在同好間擁有自己的特長與鮮明的特色,但在玩家的族群中,我可以說是特別不合群且孤僻的一個。

雖然我以前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好,但有一些事情的出現,讓我開始察覺,不與社群互動,其實是有很多不便的。例如說,有個著名的業界講師邀請其他的老手來演講,我就只能在台下單方面的聆聽而非被邀請。又如每個月的台灣版雜誌刊登本土玩家的作品,都是從社群中的人脈反覆邀稿。更不用說各大比賽的黑箱傳說等等,多少都是有靠關係的成分。


化被動為主動


我想,拒絕參與社群,確實會阻礙到我個人的進步與發展。因此,打造網路個人品牌的目的,除了展現自身的品質與打開知名度。更重要的目的,應該是要利用這份資源,讓別人願意跟你產生連結,產生「連接紅利」,這是我過去所沒有投入,很有努力空間的一環。

我日前還曾經跟高中社團人脈較廣的學長爭取,能不能讓我上某雜誌發表作品。其結果,並沒有獲得明確的回覆。但是經過這堂課之後,我發現爭取上雜誌這件事情,其實是根本沒有必要的。其一是課堂上提到出版業的式微,以及作品權利的限制,去追逐刊登雜誌的名號,並沒有多大的意義。


沒有舞台,就自己創造舞台。


網路影響力增強,紙本媒體沒落,此消彼長之下,個人的部落格創作,是有可能超越某雜誌的影響力的。只要我有效的經營個人品牌,把自己部落格的名聲,打造的比雜誌還響亮,那還需要藉雜誌來宣傳自己嗎?部落格其實就是最好的自媒體,個人品牌勝過雜誌品牌,是可能的。(橙編按:完全無誤!)


最新活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