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| 新思惟國際: 網路衛教文章常常沒有講到我想講的,乾脆自己寫! WFU

2022年8月5日 星期五

網路衛教文章常常沒有講到我想講的,乾脆自己寫!


作者:亞東醫院 神經外科 林哲光 醫師




這是第四次參與新思惟課程,這次才寫心得,不是只有這次參加有收穫有心得,而是前三次的課程比較像是個人技巧,總是要能實際操作才會有收穫。

可惜的是,目前沒有真正的產出,但著實在論文的著手準備及想法上的補足有很大的成長,也能在指導學弟文章產出時有比較具體的建議。這些似乎沒辦法拿來說嘴的事情,所以一直沒有心得產出。

網路是一個時代的趨勢、潮流,在這堂課獲得的不只是架站這件事情,而是面對這樣的潮流,我們要如何去因應,從中獲得我們想要的,尤其成功案例的分享,他們的架站過程及心得,如何去營運等,不同背景做不同的事。


最後一堂課,其實在前一天值班的清況下,體力已經有點不支了,但還是很容易被內容吸引而回復精神聽下去。我覺得至少這四次的課程下來,「物超所值」是肯定的,而且只有到現場聽了才會知道。


為什麼我需要個人品牌?


從《統合分析工作坊》、《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》、《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》到《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》,前三次的課程結束的時候,覺得已經完成了對於軟體操作的認識,接下來應該就是實務操作即可。

當時想的是如何更快收集手邊的東西來發表,回首一看,還是需要花時間建構資料庫,去線上搜尋不同的文章來看,這個無可避免地累積過程,我還能夠做什麼?


網路衛教文章常常沒有講到我想講的


門診看診時,喜歡打開 Google 搜尋打下「intervertebral disc」介紹椎間盤的結構,告訴看診的患者,結構的損壞造成後續怎樣的不舒服、需要治療與否、能不能保守治療。

我的門診特性一直以來都是依照教科書告訴我們的,八成下背痛,是不需要手術處理,所以真的很少會需要以手術的方式處理,但我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說明衛教後續的治療。

當我一再利用網路的文章,告訴患者要怎麼做比較好的時候,其實常常遇到的窘境,畢竟不是自己的文章,所以常常看一看,覺得沒有講到我想講的,又要再找另一個來說明。

或許自己出一個衛教單張,似乎是一個解決的方式,但時代在進步,我總不能一次印了一疊出來,突然又要全數淘汰。


過往參加新思惟,總是比想像中學得更多。


自己閒暇時間也是刷著 FB 東看西看,看著新思惟的課程內容,總是想著個人品牌離我很遠,我似乎不是一個想出風頭的醫師,但看著課程裡的架站風格,我也很像其中某幾位醫師的風格,我只想表達一些很簡單的事情,對我而言,這似乎更是一個衛教的平台,而且是我個人的平台,也很方便去搜尋。

過往參加課程的經驗,總是比想像中學得更多。我還是下定決心,親自來聽聽看,既然決定要參加課程了,提前自己來實際操作看看 Blogger 有沒有想像中的麻煩,果不其然,三小時過去,網頁一片空白不說,我連如何打字進去,都是一個很大的疑問。上網實際查架站的經驗分享,都是搔不到癢處,解決不了問題。

來現場,半小時不到就已經架設一個精美的網站,照片也上去了,還要扣掉我細細閱讀操作手冊的每一個字,才花了更多的時間。實際操作兩小時下來,就是一個完整的網站。想法也在課程聽講中,有更多的實際做法。


希望網站的成立,能讓認同的人過來。


網站的設置,方便別人搜尋,我想要讓真正需要我的患者找到我,我的門診人數很少,常常有看得超過既定時間,但我自己要求的是,既然坐到我的面前,也願意在診間外等我把每個病人處理好,我希望能真正提供幫忙。

我想要有個解決的辦法,對於病痛不是只有症狀的改善,衛教及相關其他疾病,我也會很認真的去了解。雖然花了很多的時間,但至少門診的病人是真的帶了一個解決的辦法回去,而不是只是帶了藥物回去,或者只是來安排手術。

我希望能真的找到這群病人,提供我的醫療。希望網站的成立,能讓認同的人過來,也能希望有機會跟其他有同樣想法的人可以得到一些資訊。當然,方便的平台,最重要的還是要能方便搜尋,留下自己的紀錄,也希望能提供一些想法讓大家能看到。

以上,其實還有蠻多的想法,但可能要等一一做出來,才值得去說出來。蔡校長的新思惟,我覺得提供的不是只有方法,而是有很多延伸出來的想法,讓我能夠去參考去學習,很高興自己能下定決心參加這個課程。


最新活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