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愛相會心理諮商所 陳姝蓉 所長
2020 年的 6 月,我參加了新思惟的《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》,當時我正開始「行動心理師」的生涯,思考著怎麼建立個人品牌。我原本就有自己的部落格,但推廣的效果一直不理想,因此很想透過課程學習,如何運用網路資源,建立自身專業的形象與品牌。
課後第一年,先是改造了部落格的版面、撰寫與分類的方式,很穩定的每 1~2 週撰寫一篇心理健康、家庭觀察相關的文章。同時,我也投書到獨立評論@天下平台,撰寫時事評論。我自己將部落格設定為衛教、知識性的內容,而評論則比較是綜合的論述,兩者相輔相成。
臨床常見問題、生活上的觀察,都能寫成文章。
部落格文章所撰寫的主題,通常以個案常問的問題、生活或工作上所觀察到的心理健康相關議題,優先整理。有時也會將演講的重點整理成文稿,除了可以記錄當次的演講內容,也可幫助其他也對同個主題有興趣的機構,確認我的專長是否是他們的需求,作為邀約演講的參考。
另外,我也會整理讀書的重點,像是將同一個主題的繪本與圖文書整理成文章,也會說明一些工具的使用方式,例如壓力量表、憂鬱量表等,幫助民眾可以便利地得到資訊以外,也可以有效地運用現有的圖書、網路資源等,幫助民眾建立心理健康的正確知識,也了解自己的身心狀態。
運用社群搭配個人網站,逐步累積讀者。
課程中,建議以臉書粉絲專頁搭配部落格的推廣,但考量到心理治療專業的個別性,我猶豫是否要以心理師的角色,在公開的頁面與不認識的網友互動,後來採用 Line@ 的官方帳號,僅在演講時推廣,邀請聽講的學員加入追蹤,分享新文章與相關活動消息。這樣的做法,雖然開始的時候累積社群的速度較慢,但對於與我互動的人來說,比較有安全感。
課程第二年後,我受邀在獨立評論@天下成立專欄,也繼續撰寫部落格,到目前為止,將近四年半的時間,部落格約累積了 100 篇文章,而專欄也有 60 篇的評論以及專欄成立之前的 13 篇投書,並在近期,我使用建立頁籤的方式,將相關主題的文章編輯成專題頁面,在演講或授課時方便一鍵分享,真的好用。
自己能被網路搜尋到、成立諮商所
我在 2023 年開立自己的諮商所,並設立了諮商所的官方網站,一切都不假他人之手,藉由在課程上學習的方式,連結官方網站與部落格,此時我才以諮商所的名義,成立了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的粉專,持續推廣並行銷諮商所的相關服務。
雖然是同樣的部落格結構,但官方網站首重功能,幫助民眾容易找到諮商所介紹、服務項目、預約資訊等連結,而原本的部落格仍持續提供知識性的資訊。
目前運用這樣的方式,建立我個人與諮商所的品牌,在網路上不管是搜尋我的名字「陳姝蓉」或「愛相會心理諮商所」時,都能有效且確實地搜尋到部落格與官網。雖然多數的個案仍透過不同的專業夥伴轉介而來,但文章的曝光度,確實也使得有些民眾或專業人員會依照他們的需求,詢問開設課程等相關資訊,對於業務推展有所幫助。
課程不只是架站,更重要的是建立核心價值。
雖然課程看起來好像只是學會建立一個部落格,但我覺得其中更隱含著如何思考一個品牌的運作、建構與豐富其內涵的用意。不管是搭配專欄發文,或者是區隔文章與官網的功能性,同樣的格式,可以透過彈性運用,產生不同的效果。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,持續地做,拓展內容的深度與廣度,不求快速看到成效,而是奠定自己厚實的基礎。
變形與應用的部分,我自己也在持續學習中,像是 Blogger 插入 YouTube 影片的功能,我平常是用來介紹影片時,先插入預告,再增加文字的說明。但若有自己錄製影音頻道的人,或也可將部落格作為系統性整理的媒介,整合影音與文字的功能,引導受眾有效的運用部落格所提供的資訊,也是滿不錯的方法。
擁有自己的網站,就是 24 小時不打烊的廣告!
我覺得課程對我影響最大的,是校長課堂上所言:「部落格是個不打烊的廣告招牌」,任何時間、任何人都可以上網瀏覽,認識與理解個人在這個專業中的信念與工作態度。
在心理諮商這個高度強調信任感的專業中,知識的傳遞與分享,不在於追求流量,更重要的是穩定的建構,培養與群眾之間的熟悉感與連結,這部分很符合我建立自己品牌的步調,也讓我安心的穩札穩打,逐步累積。跟大家分享我在課後運用與實戰的心得,也推薦大家別錯過這樣物超所值的課程喔!